|
雁 / 作者:王令 |
萬里長為客,飛飛豈自由。
情知稻粱急,莫近網羅求。
關塞風高夜,江湖水落秋。
哀鳴徒自切,誰謂爾悲愁。
|
|
雁解釋: 《雁》是一首宋代王令創作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雁》
萬里長為客,
飛飛豈自由。
情知稻粱急,
莫近網羅求。
關塞風高夜,
江湖水落秋。
哀鳴徒自切,
誰謂爾悲愁。
詩詞中的"雁"象征著遷徙的旅行者,可以引申為離鄉背井的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身處異鄉的寂寞和無奈之情。
詩中的第一句"萬里長為客"意味著詩人長久以來一直身在外地,遠離故鄉,成為一名常年旅行的人。他感嘆自己長期以客身份存在,無法擁有自由。
第二句"飛飛豈自由"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望。雖然雁群在空中飛翔,但它們受制于自然規律和遷徙的必要,無法真正自由自在。
接下來的兩句"情知稻粱急,莫近網羅求"揭示了詩人深知生活壓力的緊迫,警告自己不要陷入困境和陷阱中。"稻粱"代表生活的衣食住行,"網羅"則象征著陷阱和誘惑。
在關塞風高的夜晚,江湖水已經落至秋天的水位。這里描繪了秋天的季節景觀,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詩人的哀鳴只能自己切痛,無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最后兩句"誰謂爾悲愁"表達了詩人對他人無法理解自己悲愁的感嘆。詩人深感自己無法與他人溝通,無法讓他人理解自己內心的痛苦和苦悶。
整首詩通過雁的形象,表達了詩人作為客居他鄉的困境和內心的痛苦。詩中的景物描寫和自我抒發,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和理解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流亡和異鄉生活的現實。這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幽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