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作 / 作者:王令 |
女丑忌明鏡,不知自羞人。
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
羞人不出前,丑聲日可湮。
修身無不至,令問日益振。
鏡與言何尤,見忌不見親。
|
|
偶作解釋: 《偶作》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女丑忌明鏡,不知自羞人。
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
羞人不出前,丑聲日可湮。
修身無不至,令問日益振。
鏡與言何尤,見忌不見親。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女性和男性的不同特點和價值觀,并探討了修身與外貌、言行之間的關系。詩人通過女丑和士丑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于外貌和言行的態度和觀點。
賞析:
這首詩詞由四個對偶的句子構成,每個句子都以"忌"字開頭,呈現了女丑和士丑的相似之處。女丑和士丑分別代表了女性和男性的形象。
首句"女丑忌明鏡,不知自羞人",表達了女性對于自身外貌的敏感和自卑。女丑忌明鏡,意味著女性害怕照鏡自照,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容貌,甚至對自己感到羞愧。
第二句"士丑忌公言,不知自修身",則表達了男性對于自己言行的忌諱。士丑忌公言,意味著男性害怕發表言論,不愿修身養性,缺乏修養和自省。
接下來的兩句"羞人不出前,丑聲日可湮。修身無不至,令問日益振",強調了修身的重要性。羞人不出前,指的是女性不敢出門見人,而丑聲日可湮,則意味著男性不受人尊重和認同。而修身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只有通過修身養性,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處境和聲譽。
最后一句"鏡與言何尤,見忌不見親",強調了外貌和言行的相對重要性。詩人認為鏡與言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卻指出了人們對于外貌的忌諱卻忽視了言行的影響。見忌不見親,則意味著人們更加注重表面的形象,而忽視了真正的親近和交流。
整首詩詞通過女丑和士丑的對比,揭示了社會上對于外貌和言行的不同態度和偏見。詩人倡導通過修身來改變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同時也呼吁人們要真正關注內在的品質和修養,而不僅僅注重外表的評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