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憤 / 作者:王令 |
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蜺橫。
未甘身世成虛老,大見天心卻太平。
狂去詩渾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
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
|
感憤解釋: 《感憤》
二十男兒面似冰,
出門噓氣玉蜺橫。
未甘身世成虛老,
大見天心卻太平。
狂去詩渾夸俗句,
醉余歌有過人聲。
燕然未勒胡雛在,
不信吾無萬古名。
中文譯文:
年輕的男子二十歲,面容冷若冰霜,
走出門口,發出長嘆,有如玉蜺飛翔。
他尚未滿足于平庸的生活,
卻看透了人間的冷漠,內心卻平靜安寧。
他厭倦了浮華的詩句,
在醉酒之余,唱出了超越常人的歌聲。
燕然山上的石碑尚未刻下英勇的胡虜之雛,
但別人卻不要相信我沒有萬古流傳的名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感憤》是宋代王令所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自己命運的反思。詩中的男子二十歲,面容冷若冰霜,象征著他的堅毅和決心。他對平庸的生活感到不滿,認識到人間的冷漠和虛偽,但內心卻保持著寧靜和平和。這種對現實的感慨和對內心的寧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詩中提到了詩和歌,表達了作者傾吐內心情感的方式。他厭倦了空洞浮華的詩句,希望能超越常人,唱出有別于尋常的歌聲,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情感。這種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個人價值的探索,展現了作者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對超越凡俗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自信和對未來的信心。他提到燕然山上的石碑尚未刻下胡虜之雛,暗指自己的名字尚未載入史冊,但他堅信自己將會有萬古流傳的名字,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樂觀和對輝煌未來的期許。
總體而言,《感憤》這首詩詞通過對現實的感慨和對內心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同時,通過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許,展現了作者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和對輝煌前程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