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耿奎 / 作者:王令 |
浮生飄泊委蓬蒿,汫澼無封敢嘆勞。
心學古人方有媿,身從衰俗忽為高。
茍慚枉道干簞食,肯謂非時愛一毛。
末學從茲益知守,善人不鄙與華褒。
|
|
答耿奎解釋: 《答耿奎》是宋代王令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浮生飄泊委蓬蒿,
汫澼無封敢嘆勞。
心學古人方有媿,
身從衰俗忽為高。
茍慚枉道干簞食,
肯謂非時愛一毛。
末學從茲益知守,
善人不鄙與華褒。
中文譯文:
人生在世如同漂泊的蒲草,
辛勞無果卻無法安享富貴。
心中學習古人的道理才感到愧疚,
自身雖然處于衰落的社會而突然得到了上升。
雖然我慚愧地從事著微薄的工作,
卻愿意堅持自己的信念。
從今以后,我會更加明白如何守持,
善良的人不會被小覷,而會被贊美。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紛繁的世事中的感慨和自省。他意識到自己的身世如同飄泊的蒲草一般,辛勤勞作卻很難獲得封賞和安寧。然而,他內(nèi)心深處卻懷有對古人智慧和道德的崇敬,這讓他感到愧疚。盡管他身處衰落的社會,卻突然間得到了一些上升,這種轉(zhuǎn)變讓他感到意外。
作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世俗功利的厭棄和對純粹精神追求的堅持。他寧愿以微薄的身份堅守自己的信念,也不愿妥協(xié)迎合時尚和權(quán)勢。他認為只有通過學習古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明白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最后,他相信善良的人不會被輕視,而會被贊美和承認。
賞析:
《答耿奎》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傳統(tǒng)價值觀和道德倫理的追求和堅守。詩中的"浮生飄泊委蓬蒿"形象地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不確定性,以及作者對于紛繁世俗的厭倦和迷茫。他對古人的學問和智慧表示敬意,并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作者通過"心學古人方有媿"表達了自己對于追隨古人的道德標準的愧疚之情,認為自己身處衰落的社會卻得到了一些上升,這種轉(zhuǎn)變讓他感到意外和迷惑。他用"茍慚枉道干簞食,肯謂非時愛一毛"表達了自己寧愿以微薄的身份堅持信仰,也不愿妥協(xié)于時勢和功利的態(tài)度。
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善良人的贊美和尊重,認為善良的人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應該受到賞識和褒獎。整首詩詞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人性的思考和對于傳統(tǒng)價值觀的堅守,展現(xiàn)了他對追求內(nèi)心真實和道德高尚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掙扎和對倫理道德的追求。他通過自省和反思,表達了對于現(xiàn)實世俗的厭倦和對于傳統(tǒng)價值觀的敬重,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善良和真理的追求。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是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