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馬引 / 作者:李賀 |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
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
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
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
|
走馬引解釋:
《走馬引》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
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
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
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篇詩詞,描述了一位行色匆匆的走馬客持劍行走的情景,通過描寫劍花和劍光的變化,反映了人生的無常與變化。
詩中的“辭鄉劍”表明詩人離開家鄉,心懷愁緒;而“玉鋒堪截云”一句中的“玉鋒”則形容劍的鋒利。整個景象既有離情別緒,又有對神秘力量的向往。
接下來的描寫“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表明走馬客的意氣勃發,充滿春天般的活力。這位走馬客自信滿滿地帶著劍,走過大街小巷,展示自己的英姿。
詩人進一步描述了劍花和劍光的變化。“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這句話傳達了詩人對劍花和劍光的無限贊美之意。早晨時劍花凈潔如花,晚上則劍光冷冽,在這些反映劍身不同狀態的描述中,詩人寓意了人生的變幻無常。
最后兩句“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表明詩人意思,持劍斬敵對人而無法保護自己,可能是在暗示人生中有時我們可以戰勝困難,但自身卻無法完全保護自己。
整首詩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劍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慨。李賀通過對劍的描寫和象征,傳達了人生的掙扎、追求與勇氣。同時,詩中的意象清新,用詞精煉,給人以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