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橋仙(巧夕) / 作者:翁元龍 |
天長地久,風流云散,惟有離情無算。
從分金鏡不成圓,到此夜、年年一半。
輕羅暗綱,蛛絲得意,多似妝樓針線。
曉看玉砌淡無痕,但吹落、梧桐幾片。
|
|
鵲橋仙(巧夕)解釋: 鵲橋仙(巧夕)作者:翁元龍
天長地久,風流云散,惟有離情無算。
盡管珍寶不能完全圓滿,至少每年的這個夜晚,世間情感的分離都有一半得到圓滿。
輕巧的綢緞縱橫交錯,猶如蛛絲匠心,多像樓閣上的繡花線。
清晨中,只能看到墻上淡淡的紋路,惟有風吹落,梧桐樹上幾片凋零。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元龍創作的《鵲橋仙》之一,描述的是七夕當晚的離別情景。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傳說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夜,可以在一座鵲橋上相見一次。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意境表達了離別的情感。
詩中的“天長地久,風流云散”,指世事變遷無常,唯有情感的離別是沒有法子計算和預測的。作者借用“分金鏡不成圓”一句,暗示盡管分離帶來了痛苦,但至少在七夕這個特殊的夜晚,牛郎織女可以在鵲橋上相會。
接下來的描寫細膩而精巧,通過輕巧的綢緞和蜘蛛的細絲來比喻情感的交錯和糾纏。作者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樓閣上的繡花線,暗示男女之間的愛情如細膩的線縫,需要經過細心的打扮和修飾。
最后,作者以梧桐樹上幾片凋零來象征離別的痛苦。清晨時分,只能看到淡淡的紋路,但當風吹落時,才能看到幾片凋零的梧桐葉。這里既表達了梧桐葉的凋零,也暗示了留下的人的無奈和寂寞。
這首詩以精細獨特的描寫展示了離別的傷感和思念的情景。通過貼近生活的細節描繪,使讀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對離別的真實感受和深情厚意。同時,通過對鳥橋傳說的借用和象征的手法,讓詩歌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寓意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