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暮春) / 作者:康與之 |
春又晚。
風勁落紅如剪。
睡起繡床飛絮滿。
日長門半掩。
不管離腸欲斷。
聽盡梁間雙燕。
試上小樓還不見。
樓前芳草遠。
|
|
謁金門(暮春)解釋: 《謁金門(暮春)·春又晚·風》是宋代文學家康與之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春天即將過去的景象。
中文譯文:
春天又晚了,狂風吹過,紛紛落下的花瓣如同被剪下一般。起床后,看到繡床上飄滿了飛絮。陽光長長地照在半掩的門上。無論怎樣,不顧心靈幾乎斷絕的痛苦。傾聽著,聽到了屋檐間燕子的叫聲。試著登上小樓,卻依然看不到她的身影。小樓前的芳草遙遠。
詩意:
詩人在這首詩詞中以春天將過去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離別的痛苦之情。通過描繪春風吹落的花瓣、飛絮、掩半的門,以及聽到的燕子叫聲等細節(jié),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離愁。盡管詩人試圖登上小樓,卻依然看不到思念之人的身影,與她之間的距離依舊遙遠。
賞析:
康與之是宋代文學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質樸含蓄而著稱。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將詩人內心的離愁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中的風和落花、飛絮以及半掩的門等意象,傳達出詩人因思念而感到的寂寞和孤獨。詩人試圖登上小樓,渴望能夠看到思念之人的身影,卻依然望而不見。詩句樸實自然,表達了人們對于幸福和溫暖的向往,以及在時光流逝中感受到的離別之苦。整首詩情緒平穩(wěn),用字簡潔,展現出了康與之獨特的寫作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