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竹歌 / 作者:鄭思肖 |
此君氣節極偉特,令人愛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處,不問主人識不識。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雙目。
一旦心空忽歸去,挺身特立化為玉。
|
|
愛竹歌解釋: 《愛竹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鄭思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愛竹歌
此君氣節極偉特,
令人愛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處,
不問主人識不識。
朝朝暮暮看不足,
感得碧光透雙目。
一旦心空忽歸去,
挺身特立化為玉。
譯文:
這位朋友的品行非常高尚,
使人愛他舍不得離開。
他到處游歷山水之間,只要有竹子的地方,
不管主人是否認識他,都會去看望。
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看得不夠,
感受到竹子的綠光透過他的雙眼。
突然有一天,他的心靈空靈起來,
他挺身而立,變成了一塊玉石。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深深喜愛和敬佩。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氣節非常高尚的人,他對竹子的熱愛和欽佩讓人難以割舍。他到處尋找山水之間的竹子,不論主人是否認識他,他都會去看望。他每天都覺得不夠,感受到竹子所散發的綠光透過他的雙眼。但突然有一天,他的心靈突然空靈起來,他挺身而立,像一塊美玉般獨立自成一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竹子的喜愛和敬佩之情。作者通過對竹子的描寫,展示了竹子的堅韌、清雅和高潔之美。竹子象征了高尚的品質和精神境界,同時也象征了人的追求和成長。整首詩通過對竹子的贊美,間接地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高尚品質和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時,詩中的主人公也被賦予了象征性的意義,他的心靈空靈,挺身而立,融入了竹子的高潔和獨立的形象中。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竹子及其象征意義的深深喜愛,同時也啟發了讀者對高尚品質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