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花陰(和江宣德醉紅妝詞) / 作者:沈蔚 |
微含清露真珠滴。
怯曉寒脈脈。
秉燭倚雕欄,今日尊前,盡是多情客。
從來應與春相得。
有動人標格。
半笑倚春風,醉臉生紅,不是胭脂色。
|
|
醉花陰(和江宣德醉紅妝詞)解釋: 《醉花陰(和江宣德醉紅妝詞)》是宋代詩人沈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微含清露真珠滴。
怯曉寒脈脈。
秉燭倚雕欄,
今日尊前,盡是多情客。
從來應與春相得。
有動人標格。
半笑倚春風,
醉臉生紅,不是胭脂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妝容醉人、情態嬌羞的女子。她微微含著清晨的露水,如同珍珠滴落。她在清晨中感到有些寒冷,畏怯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她依靠著雕欄,手持著蠟燭。今天在她的面前,都是一些富有情感的客人。她一直以來都與春天相得益彰,擁有著動人的氣質和風采。她半含笑靠在春風中,她的臉頰因酒而泛起紅暈,但并非是胭脂所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的妝容和情態,展現了她的美麗和魅力。詩中的意象和描寫都非常細致,使讀者能夠想象出女子在清晨中的柔美景象。詩人通過“微含清露真珠滴”來形容女子的嘴唇,將其與珍珠相比,表達了她的純凈和美麗。接著,“怯曉寒脈脈”描繪了女子在清晨的寒冷氣息和畏怯的情感。通過“秉燭倚雕欄”,詩人創造了一個靜謐的場景,強調了女子的孤獨和倚靠之態。整首詩以女子的容貌、氣質和情感為主題,將她與春天相聯系,突出了她的美麗與動人之處。最后的“醉臉生紅,不是胭脂色”一句,表達了女子飲酒后臉頰泛起的紅暈,并強調其自然而非人工的美麗。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動人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女子的美麗和情感,給人以清新、婉約的藝術享受。它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點之一,即注重細膩的描寫和感情的表達。同時,通過與春天的對比和女子自然的美麗,也傳遞了對自然和真實之美的崇尚。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人們廣為傳誦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