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沈蔚 |
過盡清明三月雨,東風才到溪濱。
畫工傳得已非真。
青君著意處,桃李未為倫。
倚檻盈盈如欲語,就中拈足花神。
自然亭館一番新。
從今觀絕品,不獨洛陽人。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詩人沈蔚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清明三月的雨過后,
東風終于吹到溪邊。
畫工們已經傳播了消息,畫作并非真實。
我看到了青君專注的地方,
桃李花卉還不足以媲美。
我依靠著欄桿,神情如欲開口,
其中一位花神拈足嬉戲。
自然亭館煥然一新。
從今以后,觀賞絕品之作,
并非只有洛陽的人能夠欣賞。
詩意:
《臨江仙》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描寫清明時節(jié)的雨水和東風帶來的春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中提到了畫工所繪的桃李花卉并非真實,意味著作者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加完美和精致的事物。在欣賞花景時,作者感受到了一種與花神的默契和交流,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的親近和對美的敏感。
賞析:
《臨江仙》以清新、婉約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美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對現(xiàn)實世界中的桃李花卉進行了貶低,與花神相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追求完美和高尚的心態(tài)。詩中采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如雨過東風帶來的春意、倚檻而立的神情、花神拈足嬉戲等,使整首詩情境生動,讀來令人心曠神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與自然的交流的描繪,詩中蘊含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美的追求,給人以愉悅和啟迪。
整體而言,沈蔚的《臨江仙》展現(xiàn)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花神的想象,表達了作者對完美和高尚的向往,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