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父詞(香嚴) / 作者:惠洪 |
畫餅充饑人笑汝。
一庵歸掃南陽塢。
擊竹作聲方省悟。
徐回顧。
本來面目無藏處。
卻望溈山敷坐具。
老師頭角渾呈露。
珍重此恩逾父母。
須薦取。
堂堂密密聲前句。
|
|
漁父詞(香嚴)解釋: 《漁父詞(香嚴)》是宋代惠洪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畫餅充饑人笑汝。
一庵歸掃南陽塢。
擊竹作聲方省悟。
徐回顧。
本來面目無藏處。
卻望溈山敷坐具。
老師頭角渾呈露。
珍重此恩逾父母。
須薦取。
堂堂密密聲前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漁父的情景。漁父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畫了一塊面餅來填饑,但人們嘲笑他這種徒勞的行為。漁父返回自己的茅庵,打掃南陽塢。在敲擊竹子發出聲音的過程中,他突然領悟到一些道理。他回頭看自己,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并沒有什么可以隱藏的地方。然后他抬頭望著溈山,感受到山中道士的座位。漁父的老師的才華逐漸顯露出來,他珍視老師對他的恩惠,甚至超過父母的恩情。最后,他表示要向他的老師推薦這首詩,以表達對他的敬意。
賞析:
這首詩詞以漁父的形象,表達了對清貧生活的思考和對師德的感激之情。漁父身處貧困之中,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畫餅充饑,然而周圍的人卻嘲笑他這種徒勞的努力。這個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社會的冷漠和對貧困者的嘲諷態度。
然而,漁父并沒有因此而氣餒,他返回自己的茅庵,清掃著南陽塢,這種堅持和勤勞的精神令人敬佩。在這個過程中,他通過敲擊竹子發出的聲音,得到了一種啟示,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識到自己的真實面目并沒有什么可以隱藏的地方,這種真實和坦誠是非常寶貴的。
漁父抬頭望著溈山,感受到了山中道士的座位,暗示他的老師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華。他對老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超過了對父母的恩情,表達了對老師的珍視和對師德的贊揚。
最后,漁父表示要向自己的老師推薦這首詩,這是對老師的一種表達,也是對他的恩情的回報。整首詩以漁父的視角,通過描述他的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貧困生活的思考和對師德的感激之情,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堅持奮斗的精神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