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聲 / 作者:曾幾 |
不如歸去東皋上,美酒提壺迎婦餉。
何妨脫袴著新衣,百箔蠶絲繭如盎。
春泥滑滑未沒腰,田間布穀初立苗。
牧兒喜舞麥熟也,報答爾曹婆餅焦。
|
|
禽聲解釋: 《禽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禽聲
不如歸去東皋上,
美酒提壺迎婦餉。
何妨脫袴著新衣,
百箔蠶絲繭如盎。
春泥滑滑未沒腰,
田間布谷初立苗。
牧兒喜舞麥熟也,
報答爾曹婆餅焦。
中文譯文:
禽鳥的鳴聲
不如我們回到東皋山上,
拿著美酒迎接婦女們的貢品。
何妨放下束縛,穿上新衣,
像蠶絲繭一樣細膩光滑。
春泥濕滑,還沒淹過腰,
田野間的谷物剛剛抽出嫩芽。
牧童為豐收的麥子歡舞,
以此感謝你們,辛勤的婦女,烤出的餅焦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田園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農(nóng)村景象。詩中的東皋山是一個山坡,作者建議回到那里,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
詩的第二句描述了一個場景,人們拿著美酒迎接婦女們的貢品。這可能是農(nóng)村的一種習俗,人們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酒并慶祝收獲。
接下來的兩句呼應了詩的主題,表達了對束縛的放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脫下束縛,穿上新衣,象征著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心態(tài)。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田野的景象。春泥濕滑,還沒淹過腰,描述了田間的濕潤和豐收的希望。田野中的谷物剛剛抽出嫩芽,預示著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即將到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牧童對麥子成熟的喜悅,以及對辛勤勞作的婦女們的感激之情。他們以烤餅的方式報答婦女們,展示了鄉(xiāng)村間的互助和感恩之情。
整首詩以寧靜、和諧的田園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和農(nóng)村生活的贊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自由、美好生活和互助精神的向往。通過描繪這些場景和情感,詩詞展現(xiàn)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農(nóng)民勞動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