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梧州陳司馬山齋 / 作者:孟浩然 |
南國無霜霰,連年對物華。
青林暗換葉,紅蕊亦開花。
春去無山鳥,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
|
題梧州陳司馬山齋解釋:
詩詞:《題梧州陳司馬山齋》
南國無霜霰,連年對物華。
青林暗換葉,紅蕊亦開花。
春去無山鳥,秋來見海槎。
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
中文譯文:
在南方的國度,沒有霜雪,連續(xù)多年都是物華盛世。
青翠的林木暗淡地換上新葉,紅色的花蕊也綻放開來。
春天離去,山中再也聽不到鳥鳴聲,秋季到來時,海槎上的人們才能看見。
盡管名聲流傳可以令人愉悅,但我會為長沙而自愧流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描繪了梧州陳司馬山齋的景色和情感。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南國的美景和季節(jié)的更迭,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和自省之情。
首兩句"南國無霜霰,連年對物華"描述了南國的氣候溫暖,沒有霜雪的侵襲,而物產(chǎn)豐富、景色絢麗多彩。接著,詩人以青林和紅花為象征,描繪了大自然的變化。青林換上新葉,代表著季節(jié)的更迭,而紅花的開放則象征著生機與美麗。
接下來的兩句"春去無山鳥,秋來見海槎"表達了詩人在山中聽不到鳥鳴聲的孤寂,只有等到秋天,當海槎(船只)來到,才能有人的存在。這種對孤獨和離別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憂郁情緒。
最后兩句"流芳雖可悅,會自泣長沙"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名聲的矛盾心情。盡管名聲可以令人愉悅,但詩人在長沙時,卻會因為離愁而自愧落淚。這種自省和對名利的矛盾,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與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離愁、孤寂和名利的思考與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