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 / 作者:孟浩然 |
欣逢柏臺舊,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
|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解釋:
詩詞:《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欣逢柏臺舊,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中文譯文:
我欣喜地來到柏臺,與聰公一起拜訪禪居。
石室中空無一人,只見繩床上有虎在沉睡。
陰崖常年盛產雪,干涸的澗谷涌出泉水。
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在法筵上我們同歡共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李侍御訪問聰公禪師的情景。詩中描繪了他們一同前往聰公的禪居,表達了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敬意。
詩的第一句“欣逢柏臺舊,共謁聰公禪?!北砻髁嗽娙藢@次拜訪的喜悅之情,柏臺意指高山。第二句“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毙蜗蟮孛枥L了禪師的清靜禪室,虎的形象象征著禪室的肅穆寂靜。
接下來的兩句“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蓖ㄟ^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禪室所在地的幽靜和寧靜。陰崖抱雪,寓意禪室所在的地方寒冷而純凈,而枯澗卻能涌出活泉,展示了禪室內外的對比。
最后一句“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北磉_了詩人和聰公在禪室中的共融和歡樂,盡管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和地方,但在禪室中相聚,共同享受禪修的法筵。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禪室和禪修的向往,展示了禪修的寧靜和內心的平靜。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和對禪室氛圍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禪修境界的渴望和敬畏之情。同時,詩人與聰公共同歡樂的場景也表達了對禪修共同體的贊美和認同。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寧靜、平和、超脫塵世的禪意,體現了唐代詩人對禪宗思想的追求和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