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桑陌 / 作者:曾幾 |
南陌綠成陰,園林正春老。
能令蠶事辦,更遣鸮音好。
|
|
柔桑陌解釋: 《柔桑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方的道路綠蔭成陰,
花園里春天已經老去。
它能引導蠶蟲去工作,
也能讓貓頭鷹發出美妙的聲音。
詩意:
這首詩以春天的景象為背景,表現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生機。詩中的“柔桑陌”指的是南方道路兩旁的桑樹,形成了綠蔭,給人一種涼爽舒適的感覺。春天已經進入尾聲,花園中的花朵已經漸漸凋零,但它們仍然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詩人提到,這些桑樹能夠引導蠶蟲進行工作,這暗示了人們在春天的時候要進行養蠶的活動,以獲得豐收。而詩中的“鸮音”則指的是貓頭鷹的叫聲,它的聲音悅耳動聽,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感受。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界的景象,表達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賞析:
《柔桑陌》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的景象,通過對桑樹、蠶蟲和貓頭鷹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豐富與生機。詩詞中使用了形容詞“綠成陰”和“正春老”,生動地描繪了南方道路兩旁被桑樹的綠蔭所覆蓋,以及花園中春天逐漸老去的景象。這些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漸進變化,進而引發對光陰流逝和生命的思考。
詩人通過提及蠶蟲和貓頭鷹,進一步深化了對春天的描繪。蠶蟲是絲綢的來源,因此詩中提到桑樹能引導蠶蟲進行工作,暗示人們要在春天進行養蠶活動,以期望獲得更多的絲綢產量。這體現了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而貓頭鷹的出現則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神秘和優美的氣氛,它的聲音美妙動聽,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感受。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和自然界的和諧,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給人帶來一種愉悅和思考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