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巾山廣軒次韓無咎韻 / 作者:曾幾 |
鈴齋逼仄未銷憂,暇日聊為帢幘游。
喬木中間藏古寺,籃輿直上得名流。
豈無云水連孤嶼,亦有山林望一州。
后日玉霄峰頂去,憶經行處為回頭。
|
|
題巾山廣軒次韓無咎韻解釋: 《題巾山廣軒次韓無咎韻》是宋代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鈴齋逼仄未銷憂,
暇日聊為帢幘游。
喬木中間藏古寺,
籃輿直上得名流。
豈無云水連孤嶼,
亦有山林望一州。
后日玉霄峰頂去,
憶經行處為回頭。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巾山廣軒次韓無咎時的心境和感受。作者在鈴齋中郁郁不得志,心中充滿了煩惱。然而,在閑暇的日子里,他選擇戴上帢幘(一種古代頭巾)游覽巾山,以排遣內心的憂愁。在巾山的喬木之間,隱藏著一座古寺,籃輿(古代的一種交通工具)直接駛上山頂,可以得到名流的贊譽。雖然這里沒有云水相連的孤嶼(孤立的小島),卻有山林可以望見整個州城的美景。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作者登上玉霄峰的頂峰時,他將回憶起自己修行的地方,并為此而回頭。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山水和游覽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述巾山的自然景觀和古寺,詩人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鈴齋逼仄和未銷憂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煩惱,而在自然風光的陪伴下,他選擇了帶上帢幘游覽,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作者用"喬木中間藏古寺"的描寫表達了自然與宗教的結合,山林中的古寺成為作者心靈的寄托和凈化之地。籃輿直上得名流,表達了作者的追求和對名利的向往。詩中的"豈無云水連孤嶼,亦有山林望一州"描繪了自然山水的廣闊與壯麗,以及山林之間的連綿和遼闊。
最后的兩句"后日玉霄峰頂去,憶經行處為回頭"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的回憶。玉霄峰頂成為作者向往的目標,同時也是作者修行的地方,對此的回憶使他產生了回頭的念想。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寫與感受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紛繁和追求。同時,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宗教和人文的向往,并通過游覽山水的方式來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