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甥遺靈壁石以詩還之 / 作者:曾幾 |
閒居百封書,總為一片石。
窗中列遠岫,所欠者靈壁。
吳甥手持來,知向何許得。
鏗鏘發金聲,溫潤見玉色。
諸峰掃空翠,一水界山白。
嵁巖出其間,如月掛虛碧。
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錢直。
吾雖甚愛之,子亦有此癖。
歸與霅溪旁,從汝舊知識。
欲去復遲遲,摩挲遂移刻。
|
|
吳甥遺靈壁石以詩還之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曾幾所作的《吳甥遺靈壁石以詩還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閒居百封書,
總為一片石。
窗中列遠岫,
所欠者靈壁。
吳甥手持來,
知向何許得。
鏗鏘發金聲,
溫潤見玉色。
諸峰掃空翠,
一水界山白。
嵁巖出其間,
如月掛虛碧。
坐令所珍藏,
不作一錢直。
吾雖甚愛之,
子亦有此癖。
歸與霅溪旁,
從汝舊知識。
欲去復遲遲,
摩挲遂移刻。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閑居之中,收到了一塊石頭,并將其視為百卷書的總結。作者透過窗戶望去,遠處有連綿的山岳,而自己所缺少的便是這塊靈壁。吳甥手持著這塊石頭來到作者面前,作者不知道它是從何處得來的。石頭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質地溫潤如玉。山峰掃描著蒼翠的云靄,一條水流將山峰分割成白色和藍色。嵁巖從中間矗立出來,宛如掛在虛碧的月亮。
作者坐在那里,珍藏著這塊石頭,不愿意賣掉它。盡管作者十分愛它,但子孫也有相同的癖好。最后,作者將這塊石頭帶回吳甥的舊知識所在的霅溪旁邊,但離去的決心卻一再推遲。摩挲之下,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這首詩詞寄托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對文化知識的珍視。作者將一塊石頭比作百卷書,通過描繪山川景色和石頭的形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寶物的珍藏和對傳承知識的責任感。整首詩詞意境清新,運用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的感受和情感,給人以深思和賞析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