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 作者:孟浩然 |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
念離當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
定山既早發,漁浦亦宵濟。
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
故林日已遠,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
|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解釋: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
念離當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
定山既早發,漁浦亦宵濟。
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
故林日已遠,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這首詩是唐代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題為《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詩中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思索。
詩中以枳棘和匏瓜來比喻詩人和他的朋友之間的關系,在離別之際,詩人感慨萬分,表達出對友誼的珍惜和不舍。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要離開的原因是指向夏天的遠方,漂泊于炎熱之地。他在江海間游蕩,遠離了家園,失去了回歸的計劃。詩人對于離鄉背井和漂泊生活的不安和迷茫感到痛苦。
然后詩人提到自己離開了匆匆忙忙,定去了天臺。天臺山是中國著名的山峰,也是佛教名山,被詩人看作是一個遠離塵囂和紛擾的地方。這里的"定山"可以有離開的意思。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從漁浦乘船出發,在夜晚中渡過了大海。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表現了詩人的行旅之苦和艱辛。
最后詩人用"故林已遠,群木坐成翳"來表達自己距離故鄉已經很遙遠,回去的路也變得難以找到。他借這一景象表達了對往事逝去和失去自己歸屬的無奈。
最后兩句詩"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表達了詩人對羽人(佛教中指僧人)尋求超脫的向往,也表達了詩人作為凡人的離去之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離開家園,漂泊他鄉的心境和無助感。通過用典和意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對友誼和歸屬的思考。整首詩抒發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思索,具有深沉的詩意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