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書事 / 作者:寇準 |
一從洛邑移秦甸,三見東郊綻早梅。
蓮府晝閑鈴合閉,柳營春暖射堂開。
齋壇首冠慚諸將,相印兼營接上臺。
何事燕公輕仗鉞,卻言分閫是麤才。
|
|
長安書事解釋: 《長安書事》是宋代文官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長安書事
一從洛邑移秦甸,
三見東郊綻早梅。
蓮府晝閑鈴合閉,
柳營春暖射堂開。
齋壇首冠慚諸將,
相印兼營接上臺。
何事燕公輕仗鉞,
卻言分閫是麤才。
中文譯文:
自從洛邑移至秦甸,
三次見到東郊盛開的早梅。
蓮府白天靜謐,鈴聲合上了大門,
柳營春日溫暖,射堂的門戶敞開。
齋壇上的冠冕使我羞愧,感到自己比不上那些將領,
相印和營地都向我致意,接見我上臺。
燕公(指高俅)為何輕易把權力交給我,
卻說我分管的區域是粗鄙之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寇準的官場經歷和對權力的反思。
詩的第一句,寇準說自己從洛邑(即洛陽)調任到秦甸(地名),意味著他離開了繁華的都城,來到了一個相對邊遠的地方。第二句表達了他在東郊多次見到盛開的早梅,春天的景色給他帶來了一絲愉悅和欣慰。
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寫了蓮府和柳營兩個地方的景象。蓮府是指官署,白天安靜無事,鈴聲合上了大門,暗示著官員們的懶散和消極。而柳營則是指軍營,春天溫暖,射堂的門戶敞開,意味著軍隊正在備戰,充滿活力。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寇準在官場上的遭遇。他自謙地說自己的冠冕使他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如那些將領們。相印和營地向他致意,接見他上臺,說明他在官場上得到了一些尊重和重視。
最后兩句表達了寇準對高俅的不滿和反思。高俅是當時的權臣,而寇準則是他的下屬。寇準質疑高俅為何輕易將權力交給他,卻說他分管的區域是粗鄙之地,暗示高俅對他的瞧不起和不信任。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景物和表達個人感受,展示了寇準在官場中的自省和對權力的思考。他雖然在官場上受到一定的重視,但仍然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對權力的運作也抱有懷疑和不滿。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官場的一些現象和寇準的個人情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