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月 / 作者:寇準 |
光隨春漏細,影共夕煙流,若近明河沒,還疑墜玉鉤。
|
|
殘月解釋: 《殘月》是宋代文學家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光隨春漏細,影共夕煙流,
若近明河沒,還疑墜玉鉤。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輪殘月的景象。月光隨著春天的時光流逝,逐漸變得微弱。月影與夕陽的煙霧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美麗而凄迷的景色。殘月仿佛就要沉入明亮的河水之中,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它是從天空墜落的一顆美麗的玉鉤。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殘月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于逝去時光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詩中的意象巧妙地將月光與春天、夕陽與煙霧相連,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幻和美麗。詩人運用了"光"、"影"、"春漏"、"夕煙"等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殘月微弱的光芒和凄美的景色。
詩的后兩句"若近明河沒,還疑墜玉鉤",通過對明河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殘月即將消失的感覺。"墜玉鉤"這一意象則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神秘和詩意。詩人用細膩的詞語和巧妙的比喻,使讀者在感受到殘月的美麗的同時,也能夠體驗到時光流轉和生命的脆弱。
《殘月》憑借其精湛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寇準的才華和對自然界的敏感。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喚起了讀者對時間流逝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