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途次鄭州 / 作者:寇準 |
南陽西去見遺基,駐馬平郊遠樹微。
自笑平生無所著,不如山鳥解思歸。
|
|
途次鄭州解釋: 《途次鄭州》是宋代文官寇準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陽西去見遺基,
駐馬平郊遠樹微。
自笑平生無所著,
不如山鳥解思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途中經過鄭州時的心情和所感。詩人從南陽出發,前往鄭州,途中他看到了一片遺留的基址。他駐足在平坦的郊野上,遙望著微小的樹木。詩人自嘲地笑著說,自己一生都沒有執著于任何事物,與山中的鳥兒相比,他不如它們自由地思念故鄉。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寇準對自然的贊美以及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在途中所見所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首先,詩中的南陽和鄭州都是現實中的地名,它們代表著詩人離開故鄉、遠離熟悉環境的旅途。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一片遺留的基址,這些基址可能是古代建筑物或文化遺跡的遺址。這一景象使詩人產生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類文明的無常感。
其次,詩人在平郊上駐足,遠望微小的樹木。這里的平郊和微小的樹木形成了一種寂靜而樸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敬仰。駐足觀察微小的事物,也暗示了詩人對細微之處的敏感和對生活瑣碎之事的關注。
最后,詩人自嘲地笑說自己一生都沒有執著于任何事物,與山中的鳥兒相比,他覺得自己不如它們自由地思念故鄉。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自然生命的羨慕。鳥兒在山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思念故鄉,而詩人卻感到自己在人生中缺乏歸屬感和執著。這種自嘲既是對自身處境的反思,也是對自然中的生命力和自由狀態的贊美。
總體而言,寇準的《途次鄭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表達了對自由、對歷史的思索和對生命的獨特感悟。這首詩詞簡潔明快,卻道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