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道士參寥 / 作者:孟浩然 |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
|
贈道士參寥解釋:
《贈道士參縹》中文譯文:
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
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
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描述了一位道士長時間不彈琴的琴弦上積塵,絲脆的琴弦快斷了,金徽卻依然光亮。詩人感嘆沒有遇到心靈相通的知音,而世俗的人對琴音不屑一顧。沒有機會親自聽到這首詩中比喻的鸞鳳之音的人,又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之處呢?
此詩運用了琴弦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深深的無奈和寂寞。蜀琴是古代著名的樂器,它代表了美好的音樂和心靈的寄托。然而,由于長時間沒有被彈奏,它已經積滿了細小的塵埃,絲脆的音弦也即將斷裂。金徽是琴頭上的金色銅片,象征著高貴和榮耀,但是它依然保持著其光亮,顯示出這把琴的價值和美麗。
詩人借用了這樣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他感嘆自己沒有得到知音的賞識,自我懷疑自己的音樂才華被誤解和輕視。他渴望有人能欣賞他的琴音,但是可惜錯過了與知音相遇的時機,錯過了聽到心中的鸞鳳之音的機會。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以琴弦為隱喻來揭示自己內心的寂寞和對知音的渴望,同時也反思了現實社會對藝術的輕視和對真正才華的忽視。讀者在賞析詩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失落,思考社會對藝術的價值以及音樂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