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一作陪柏臺友訪聰上人) / 作者:孟浩然 |
欣逢柏臺友,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
|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一作陪柏臺友訪聰上人)解釋: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一作陪柏臺友訪聰上人)
欣逢柏臺友,共謁聰公禪。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陰崖常抱雪,枯澗為生泉。
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
中文譯文:
我很高興能遇到柏臺先生,
一起拜訪聰公的禪居。
石室中沒有人到來,
繩床上卻看見虎在睡覺。
陰崖上常常抱著雪,
枯澗里卻有活水泉。
雖然我們的出身不同,
但在佛法的筵席上我們同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孟浩然與柏臺友人共同前往拜訪聰公禪師的情景。他們進入了一座石室,發現沒有人在那里,只看見一只虎正在繩床上睡覺。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中,他們還是忍受了嚴寒的陰崖和干燥的枯澗,心存喜悅地一起慶祝佛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敬仰和對真理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精神追求者的畫面。詩中描述了一段探訪禪宗大師的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禪修修行的敬仰和對內心尋求真理的渴望。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將石室空曠無人與床上虎眠、陰崖抱雪與枯澗泉水等形象進行對比,突出了修行者在世俗的環境中堅持追尋佛法的精神和毅力,以及對困境的超越和克服。整首詩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對友人共赴佛法的慶祝,展示了孟浩然作為一個詩人和精神修行者的內心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