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王以寧 |
此理循環如引鋸,春來百草菲菲。
道人一笑悟前非。
功名真長物,夕靄與朝霏。
夢褥清孫今祿隱,漫郎自許風期。
江樓景物得旬時。
平蕪三百里,天闊夕陽遲。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詩人王以寧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此理循環如引鋸,
春來百草菲菲。
道人一笑悟前非。
功名真長物,
夕靄與朝霏。
夢褥清孫今祿隱,
漫郎自許風期。
江樓景物得旬時。
平蕪三百里,
天闊夕陽遲。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道士對于人生的領悟和境界的表達。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道士的心境,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平靜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自然景物來烘托人生的哲理。詩的開頭描述了世間事物循環不息,如同引鋸一般,意味著人生的變化和無常。接著描繪了春天百草生長茂盛的景象,表達了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
接下來,詩中道出了道士的心境。道人一笑,領悟了前世的種種紛擾,意味著他對于功名利祿的看透與超越。這里的“功名真長物”表達了功名利祿只是虛幻的物質追求,并非真正的長久之物。
詩中還描繪了夕靄和朝霏,即夜晚和早晨的霧氣。這里的描寫暗示了道士心境的變化,從前世的困擾轉向了內心的寧靜和清明。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的夢境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人提到“清孫今祿隱”,意味著在夢境中詩人暫時忘卻了塵世的煩惱,追尋到了內心的寧靜。而“漫郎自許風期”則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自在、追逐夢想的向往之情。
最后幾句描繪了江樓景物和天空的廣闊。詩人將江樓景物的美妙與天空的遼闊相結合,表達了對于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于自由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道士的境界和詩人的追求,表達了對于內心平靜、追逐自由的向往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