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與劉拐) / 作者:王以寧 |
聞道洛陽花正好,家家遮戶春風(fēng)。
道人飲處百壺空。
年年花下醉,看盡幾番紅。
此拐又從何處去,飄蓬一任西東。
語聲雖異笑聲同。
一輪清夜月,何處不相逢。
|
|
臨江仙(與劉拐)解釋: 《臨江仙(與劉拐)》是一首宋代王以寧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聞?wù)f洛陽的花正好,每家都用門簾擋住春風(fēng)。
道士在飲酒的地方,空空如也。
每年花開的時候都會醉倒在花下,看盡了幾番紅。
這個劉拐又從哪里去了,像飄蕩的蓬一樣?xùn)|西飄流。
雖然語言不同,但笑聲相同。
在這明亮的月光下,無論在哪里都能相遇。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聞名的洛陽城,城里的家家戶戶都用門簾阻擋春風(fēng),以免花瓣飛揚。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個道士獨自在喝酒,卻只有空空的酒壺。每年花開的季節(jié),他都會醉倒在花下,欣賞花的美麗。詩人思考著一個人名叫劉拐,他像漂泊的蓬一樣?xùn)|西飄流,不知道他又去了哪里。盡管他們的語言不同,但他們的笑聲卻是相同的。無論在哪個明亮的夜晚,他們都能夠相遇。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洛陽城的描繪,以及一個道士與劉拐的形象對比,表達了歲月流轉(zhuǎn)、人事變遷的主題。洛陽花開的景象象征著春天的美好,而門簾擋住春風(fēng)的畫面則暗示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保護和珍視。道士空空的酒壺和每年花下醉倒的情景,表現(xiàn)了他對美的追求和享受,同時也暗示了時光流逝的無情。劉拐作為一個漂泊的形象,代表了流浪和不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他的去向未知,但他與詩人的笑聲相同,傳遞出一種相似的情感和共鳴。最后,詩人以明亮的月光作為背景,強調(diào)了無論在何處,人們都能夠相遇和分享美好的時刻。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時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情感共鳴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