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李白墓 / 作者:曾鞏 |
世間遺草三千首,林下荒墳二百年。
信矣輝光爭日月,依然精爽動山川。
曾無近屬持門戶,空有鄉(xiāng)人拂幾筵。
顧我自慚才力薄,欲將何物吊前賢。
|
|
謁李白墓解釋: 《謁李白墓》是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世間留下三千首遺草,
雜草覆蓋了李白的墳?zāi)箖砂倌辍?br/> 可它們依然閃耀著光芒,
與日月爭輝,煥發(fā)著精彩,感召著山川。
曾經(jīng)沒有親人來守護他的門戶,
只有鄉(xiāng)人偶爾來撣拂幾席。
看著他們,我感到自愧才力薄弱,
想要獻上什么來悼念前賢呢?
詩意和賞析:
《謁李白墓》這首詩是曾鞏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墓地進行參訪和思考之作。詩中表達了對李白文學(xué)成就和個人魅力的贊嘆,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才華的自慚形穢之情。
詩的開頭,曾鞏提到世間留下了三千首李白的遺草,這是對李白詩才的贊美和對他文學(xué)成就的肯定。然而,李白的墳?zāi)挂呀?jīng)被荒草所覆蓋,已有兩百年的時間了。盡管如此,詩中提到這些遺草依然閃耀著光芒,與日月爭輝,展現(xiàn)出李白精彩的藝術(shù)魅力,甚至超越了時間的流逝,感召著大自然的山川。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李白的墓地曾經(jīng)沒有親人來守護,只有鄉(xiāng)人偶爾來拂去墳前的塵土,顯示出李白晚年孤獨的境遇。這里也暗示了曾鞏自己的境遇,他認識到自己與李白的巨大差距,感到自愧才力薄弱。
最后兩句表達了曾鞏希望能夠以何物來悼念前賢,表明他想要以自己的才華和作品來向李白致敬,但他也對自身的才華感到自卑。
整首詩描繪了李白逝世后的情景,通過對他的墓地的參訪和思考,表達了對李白的敬仰和對自身才華的自省。這首詩既是對李白的贊美,也是對自身局限的反思,展現(xiàn)了曾鞏對文學(xué)和前人的尊重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