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 / 作者:孟浩然 |
陳平無產業,尼父倦東西。
負郭昔云翳,問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
兩見夏云起,再聞春鳥啼。
懷仙梅福市,訪舊若耶溪。
圣主賢為寶,君何隱遁棲。
|
|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解釋: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詩人寫了自己久居越中地區的心情,表達了思念故鄉和對朝廷的憂慮。
詩中的“陳平”指的是陳平,他是秦朝時期的重要政治家。詩人把自己比作陳平,表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積累財產。而“尼父”是指自己的父親曾當過尼父,不愿從事俗務。這兩句抒發了詩人對自身境況的無奈和遺憾。
接著詩人寫道自己背負著過去的名聲,試圖在朝廷尋求出路,然而現在卻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去何處。表明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迷茫和困惑。
詩人接下來提到了魏闕和秦稽,指的是兩處地名。詩人把自己的滯留比作魏闕和秦稽,表達了自己的郁悶和不滿。
接著詩人提到了夏天的云起和春天的鳥叫聲,似乎是在希望一年四季的變化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希望和安慰。同時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最后,詩人提到了仙梅福市和若耶溪,這兩處地名分別與福利和友情有關。詩人表達了對福利和友情的向往,可能也寄托了自己對未來的期望。
整首詩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作為出發點,抒發了詩人對家鄉、政治和社會狀況的思考和關注,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期待。通過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詩人引起了讀者對社會、人生和人情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