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 作者:孟浩然 |
峴山江岸曲,郢水郭門前。
自古登臨處,非今獨黯然。
亭樓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澗竹生幽興,林風(fēng)入管弦。
再飛鵬激水,一舉鶴沖天。
佇立三荊使,看君駟馬旋。
|
|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解釋: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峴山江岸曲,郢水郭門前。
自古登臨處,非今獨黯然。
亭樓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澗竹生幽興,林風(fēng)入管弦。
再飛鵬激水,一舉鶴沖天。
佇立三荊使,看君駟馬旋。
譯文:
在峴山江岸的曲線處,郢水的郭門前,
自古以來登臨之地,非今日才黯然。
亭樓明亮照耀,井邑美麗通向川地。
澗谷的竹子茂盛,林中的風(fēng)吹進管弦之中。
像鵬鳥再度飛翔劈開水面,像鶴鳥一舉沖上天空。
我站在三荊使的身邊,看著你離去,駟馬旋轉(zhuǎn)。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為送別蕭員外去荊州而作。峴山是唐朝時的西部要塞,峴山的江岸曲線多變,郢水的郭門可以指郢州的城門。詩中描繪了峴山江岸的壯麗景色和郢水前的城門,通過描寫山川的壯麗和景色的美麗,表達了孟浩然對蕭員外的離去的思念之情。他提到了峴山的亭樓、井邑的美麗,以及林間的風(fēng)聲和竹子的茂盛,其中林風(fēng)入管弦一句寫得尤為生動。通過運用鳥獸的形象,比喻離去的人要像鵬鳥一樣飛翔劈開水面,要像鶴鳥一樣一舉沖上天空。最后,孟浩然站在三荊使的身邊,目送著鞍馬飛轉(zhuǎn)而去,表達了對離別之情的留戀和祝福之意。整首詩以山水為背景,以離別為主題,寫景婉約而含蓄,情感真摯而深沉,將離別的凄涼之情和山水之美相融合,給人以詩意的遐懷和深思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