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 作者:孟浩然 |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園廬二友接,水竹數家連。
直與南山對,非關選地偏。
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遠,中流性所便。
閑垂太公釣,興發子猷船。
余亦幽棲者,經過竊慕焉。
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
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鳊。
停杯問山簡,何似習池邊。
|
|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解釋: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孟浩然在冬至后拜訪吳、張二子的檀溪別業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園廬二友接,水竹數家連。
直與南山對,非關選地偏。
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遠,中流性所便。
閑垂太公釣,興發子猷船。
余亦幽棲者,經過竊慕焉。
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
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鳊。
停杯問山簡,何似習池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孟浩然訪問吳、張二子在檀溪的別業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向往。詩中描述了二子的園廬與水竹相連,與南山相對,與外界的紛擾無關,體現了他們選擇了一處寧靜自然的居所。孟浩然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舒適,他在草堂上曬太陽,蘭枻花日復日地盤旋。他感到這里的生活與外界的繁忙相隔甚遠,內心得以寧靜自在。他像太公一樣垂釣,像子猷一樣劃船,也向往過這樣的幽居生活。
詩詞的最后兩句表現了孟浩然在欣賞自然景色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思考。他停下酒杯,用簡短的語言提問:這樣的生活與在習池邊的生活有何不同呢?習池邊是指孟浩然自己的居所,這里表達了他對于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他通過欣賞自然,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環境和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孟浩然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思索。他通過與吳、張二子的交往和對自然景色的感悟,表達了對寧靜自在的生活的渴望,并在其中展現了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