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闍黎新亭作 / 作者:孟浩然 |
八解禪林秀,三明給苑才。
地偏香界遠,心凈水亭開。
傍險山查立,尋幽石徑回。
瑞花長自下,靈藥豈須栽。
碧網交紅樹,清泉盡綠苔。
戲魚聞法聚,閑鳥誦經來。
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
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
|
|
來闍黎新亭作解釋:
《來闍黎新亭作》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闍黎新亭的環境,表達了詩人對清凈寧靜的向往,并抒發了在靜謐的環境中吟詠詩詞的心情。
譯文如下:
在闍黎新亭作
八方的禪林風景美麗,耀眼的太陽照亮了給苑。
這片地方偏僻,與凡塵世界相隔甚遠,心中安寧,就像開著清澈的水亭。
倚靠在險峻的山巒旁,穿越幽深的石徑,來回尋找幽靜的地方。
奇妙的花朵一直從下面升起,靈藥怎么需要人去種植呢。
碧綠的網交織在紅色的樹叢中,清澈的泉水盡頭鋪滿綠苔。
戲耍的魚兒感受到了法音的召喚,閑逛的鳥類被經文的吟誦所吸引。
摒棄了形象,追求玄妙應悟,忘卻凡塵的言辭,理應如此。
在寂靜中能得到什么呢,吟詠詩詞也只是徒勞。
這首詩表達了孟浩然在闍黎新亭中的心境和情感。他用豐富的自然意象,描繪了禪林的寧靜美景,表達了對清凈寧靜生活向往的愿望。詩中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的表達了對超越凡塵的追求,認為在靜謐的環境中能夠達到更高的境界。但最后他也提出了一種疑問,即在寂靜中究竟能得到什么,吟詠詩詞也只是徒勞。這種疑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孟浩然對人生的矛盾感和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來展現情感,以及對內心追求的思考。孟浩然的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味,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意深邃而純粹,流露出對超脫塵俗和追求內心寧靜的追求。這首詩通過自然意象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結合,表達了對清凈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對禪林的描寫和對自我境界的思考,詩中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理想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