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臺 / 作者:曾鞏 |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云在巫山月三天。
清瀾素礫為庭戶,羽蓋霓裳不知數(shù)。
臺上游人下流水,柱腳亭亭插花里。
闌邊飲酒棹女歌,臺北臺南花正多。
莫笑來時常著屐,綠柳墻連使君宅。
|
|
芙蓉臺解釋: 詩詞:《芙蓉臺》
作者:曾鞏(宋代)
芙蓉花開秋水冷,
水面無風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
云在巫山月三天。
清瀾素礫為庭戶,
羽蓋霓裳不知數(shù)。
臺上游人下流水,
柱腳亭亭插花里。
闌邊飲酒棹女歌,
臺北臺南花正多。
莫笑來時常著屐,
綠柳墻連使君宅。
中文譯文:
芙蓉花在秋水中綻放,水面平靜無風卻映出花的倒影。
花香飄散,上下兩層樓閣美麗如仙子,云在巫山上,月亮掛在天空三天。
清瀾的水波是庭院的地面,白色的石子鋪成,羽毛做的蓋子和七彩的裙擺數(shù)不清。
臺上的游人在流水中行走,柱子挺拔,亭子里插滿了花朵。
在欄桿邊喝酒的人聽著女子的歌聲,芙蓉臺的北邊和南邊都有許多花朵。
不要嘲笑常常穿著木屐的人,綠柳籬墻連接著使君的宅邸。
詩意和賞析:
《芙蓉臺》是一首描繪花開水面的景象的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秋水中芙蓉花的美麗和神秘。詩人以清澈而寂靜的水面為背景,將芙蓉花的倒影映射其上,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詩中的“芙蓉花開秋水冷”表達了水面上芙蓉花的傲然和潔凈之美,水面平靜無風,花影清晰可見。接著,詩人描繪了上下兩層樓閣,美麗的女子在其中穿梭,如仙子般的存在。巫山上的云和天空中的月亮增添了詩意的神秘感。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芙蓉臺的庭院景象,清澈的水波作為地面,白石子鋪就。樓閣上的蓋子和裙擺用羽毛和七彩綢緞裝飾,展現(xiàn)了華麗和瑰麗的效果。游人在臺上欣賞水中景色,柱子挺拔而美麗,亭子則裝飾著鮮花。
詩的最后,詩人描述了在欄桿邊喝酒的人聽著女子的歌聲,芙蓉臺的北邊和南邊都有許多花朵。詩人呼應了芙蓉臺的盛景,將花朵的美麗與人們的歡樂聯(lián)系在一起。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xiàn)了芙蓉臺的美景和人們的快樂。通過詩人的筆觸,讀者可以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妙與恢弘,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的熱愛,傳達了一種寧靜、美好和歡樂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