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垓下 / 作者:曾鞏 |
三杰同歸漢道興,拔山余力爾徒矜。
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
|
|
垓下解釋: 《垓下》是宋代文學家曾鞏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杰同歸漢道興,
拔山余力爾徒矜。
泫然垓下真兒女,
不悟當從一范增。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歷史上的一幕,發(fā)生在垓下戰(zhàn)場上的故事。垓下是指戰(zhàn)國時期趙國與秦國在垓下(今河南省淅川縣)交戰(zhàn)的地方。詩中所提到的三杰是指三位英勇的將領,他們在戰(zhàn)斗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歸來后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詩人曾鞏通過描繪這些英雄事跡來表達對他們的贊美和敬佩。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垓下三杰的崇敬之情。首兩句"三杰同歸漢道興,拔山余力爾徒矜",通過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三位將領英勇無畏、力大無窮的形象。他們的英勇事跡讓整個漢族民族得到了振興,也使得他們引以為傲。
接下來的兩句"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些英雄事跡的感慨。詩人認為這些英雄事跡應該成為激勵后人學習的楷模,但似乎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從中獲得啟示。詩中的"一范增"指的是范增,他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謀士,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但他的才華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利用。通過對比垓下三杰和范增的命運,詩人對當時社會的覺醒和認識不足表示遺憾。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生動地描繪了垓下三杰的英勇事跡,并在表達對他們的贊美之余,也反思了社會對英雄的認識和對才能的珍視。它以史為鑒,呼喚人們應該從英雄事跡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