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 / 作者:張耒 |
乘月入秋山,月午山蹊靜。
森森松竹林,夾道散疏影。
陰風留暗壑,白露蒙朝嶺。
耿耿村雞鳴,坐感單衣冷。
|
|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解釋: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月入秋山,
月午山蹊靜。
森森松竹林,
夾道散疏影。
陰風留暗壑,
白露蒙朝嶺。
耿耿村雞鳴,
坐感單衣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岐亭宿故鎮的夜晚的景象。詩人乘著明亮的月光進入秋山,山蹊靜謐。周圍是茂密的松竹林,夜風吹拂下,樹影散布在道路上。陰風在幽暗的山壑中停留,白露籠罩在朝霞之上。村莊里的雞鳴聲清晰可聞,坐在那里,感受到寒冷穿透單薄的衣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寂寥的夜晚景象。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村莊中的聲音,詩人傳達了一種深沉的孤寂感。月光、松竹林、陰風和雞鳴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凄涼的氛圍。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個夜晚的孤獨和寒冷。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寫作風格,注重意境的營造和情感的表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傳達了對孤獨和寂寞的深刻體驗。這種抒情的寫作風格在宋代詩詞中非常常見,也是該時期文人追求內心自省和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