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涼 / 作者:張耒 |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長。
日日騎馬歸,臥此北戶涼。
官事幸休逸,甘為白頭郎。
朝出暮還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藥物靈,頗覺疾病康。
幸免三已慍,敢希五饋漿。
難堪七有余,不過三已嘗。
呼兒且糲食,貧固士之常。
|
|
納涼解釋: 《納涼》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夏日的清涼之地度過時光的情景,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長。
日日騎馬歸,臥此北戶涼。
官事幸休逸,甘為白頭郎。
朝出暮還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藥物靈,頗覺疾病康。
幸免三已慍,敢希五饋漿。
難堪七有余,不過三已嘗。
呼兒且糲食,貧固士之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疲憊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詩的前兩句“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長”描繪了春天的繁忙漸漸過去,夏天的日子變得漫長而寂靜。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每天騎馬回家,躺在北戶涼爽的地方休息。作者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愿意甘愿做一個普通的白頭郎,過上寧靜的生活。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自己對藥物的欣賞,認為藥物的靈效使他感到身體的康健。他慶幸自己能夠避免一些煩惱和憤怒,但仍然希望能夠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滿足。最后兩句“呼兒且糲食,貧固士之常”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接受和理解,認為貧困是士人常有的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對自然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疲憊和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物質生活的渴望和對貧困生活的接受態度。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官場生活的復雜情感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