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滁州邵子發同年二首 / 作者:張耒 |
年來萬事付禪宗,兩鬢雖青心已翁。
欲借一廛希許子,更將五斗繼無功。
春來行樂君應厭,老去裁詩我未工。
聞道瑯邪山色好,為題新句寄清風。
|
|
寄滁州邵子發同年二首解釋: 《寄滁州邵子發同年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多年來,我將一切事情都交托給了禪宗,我的兩鬢雖然已經變得蒼白,但我的內心已經老成。我想向邵子發借一塊地,但我又怕他不答應,因為我并沒有什么功績。春天來了,你應該已經厭倦了行樂,而我老去了,卻還沒有擅長寫詩。聽說瑯邪山的景色很美,我想以此為題,寄給你清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對友人邵子發的思念之情。作者將自己多年來的一切都交托給了禪宗,意味著他對世俗的事物已經不再執著,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他感嘆自己的外貌已經老去,但內心卻已經變得老成。他希望向邵子發借一塊地,可能是希望在那里過上寧靜的生活,但他又擔心自己沒有什么功績,對方不會答應。作者意識到自己的年齡已經不適合行樂,而他自己也沒有在詩歌創作上取得突出的成就。最后,他聽說瑯邪山的景色很美,決定以此為題,寫下這首詩詞,寄給邵子發,希望能夠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老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禪宗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作者用“兩鬢雖青心已翁”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自己外貌的老去和內心的成熟。他希望借一塊地,可能是為了追求寧靜的生活,但又擔心自己沒有什么功績,對方不會答應,這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對友情的珍視。最后,作者以瑯邪山的美景為題,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并希望通過詩歌傳遞自己的心聲。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