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 / 作者:蘇軾 |
城隅靜女誰人見。
先生日夜歌彤管。
誰識蔡姬賢。
江南顧彥先。
先生那久困。
湯沐須名郡。
惟有謝夫人。
從來見擬倫。
|
|
菩薩蠻解釋:
《菩薩蠻·城隅靜女誰人見》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描述了一個寂靜無人的城隅,歌聲卻在日夜間回蕩。詞中提到了幾個人物,包括蔡姬、顧彥先、謝夫人等,表達了對他們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城隅靜女誰人見,
先生日夜歌彤管。
誰識蔡姬賢,
江南顧彥先。
先生那久困,
湯沐須名郡。
惟有謝夫人,
從來見擬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個城隅的寂靜和無人的狀態,突出了一個人的歌聲在這個地方回蕩,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歌者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詩人稱呼這位歌者為“先生”,將他的歌聲形容為“日夜歌彤管”,彤管為古代的一種樂器,代表了美妙動聽的音樂聲。然而,詩中詢問“城隅靜女誰人見”,表明這位歌者的才華卻鮮為人知。
接著,詩人提到了幾個人物。蔡姬是指蔡文姬,她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詩中稱她“賢”,表達了對她才華的敬佩。顧彥先是指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員,他在江南擔任重要職務,詩中稱他為“江南顧彥先”,也是對他的崇敬之情的體現。
詩詞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歌者的思念和牽掛。詩人稱這位歌者“先生那久困”,暗示他長期受困于某種境況或困境之中。而“湯沐須名郡”則指的是詩人自己,湯沐是他的字,名郡則暗示他在官場中的地位。然而,詩人認為,唯有“謝夫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從來都與他有著相似的境遇。
整首詞以寥寥數語,展現了詩人對于這位歌者的贊賞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蘊含了對自己處境的感慨和對志同道合者的渴望。通過運用寂靜與歌聲、才女與官員等對比,詩人以簡潔的文字描繪出復雜的情感,使讀者在寥寥數語之間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和對于理解與共鳴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