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水 / 作者:張耒 |
洛水秋深碧如黛,亂石縱橫瀉鳴瀨。
清明見底不留塵,日射澄沙動璣貝。
南山秋風已蕭瑟,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當載酒縱扁舟,一尺鯉魚寒可鲙。
|
|
洛水解釋: 《洛水》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洛水秋深碧如黛,
亂石縱橫瀉鳴瀨。
清明見底不留塵,
日射澄沙動璣貝。
南山秋風已蕭瑟,
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當載酒縱扁舟,
一尺鯉魚寒可鲙。
詩詞的中文譯文:
洛水的秋天深沉,水面呈現出藍得像黛石一樣的顏色,
亂石縱橫,水流湍急,發出激烈的聲音。
清明時節,水清澈見底,不留下任何塵埃,
陽光照射在澄清的沙底,使沙子閃動如美玉一樣。
南山的秋風已經凄涼蕭瑟,
山的倒影在水面上下交錯,迷失在蒼翠的空間中。
何時才能載著美酒,乘坐小船暢游洛水,
有一尺長的鯉魚,寒冷之中也能變得鮮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洛水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對洛水的思念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洛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河流,流經今天的河南洛陽市,因其秀美的景色而聞名。
詩的開篇以形容詞描繪洛水秋天的景色,用比喻手法將水的顏色與黛石相比,形容出碧藍的水面。接著,描述了洛水的特點,強調了水流湍急、亂石縱橫的情景,以及水流發出的激烈聲音,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洛水的生動與活力。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洛水景色,清明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春季河水最為清澈的時候。詩中寫道,洛水清澈見底,陽光透過澄清的水面照射在沙底,使沙子閃爍如玉,展現了洛水清澈透明的美麗。
然后,詩人轉移到南山,描寫了南山秋風的凄涼和山影在水面上的倒影。這里的南山指的是洛陽城南的群山,秋風吹過,山中的景色凄涼而蕭瑟,山的倒影在水面上上下下迷離著,增添了一種幽靜的意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希望。詩人希望能夠乘船載著美酒,在洛水上暢游,感受洛水的美麗。一尺長的鯉魚在寒冷的水中也能保持活力,這里寓意著秋天的洛水依然有著生機和美麗。
整首詩以洛水秋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描繪洛水的特點和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洛水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悟。詩中運用了形容詞描繪景色的美麗和特點,通過對水流、石頭、陽光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洛水秋天的獨特魅力。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由暢游的向往,通過美酒和鯉魚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生活和自由的追求。整首詩以其清新的描寫和秋天特有的寂靜之美,給人以深沉而靜謐的感受,展現了詩人對洛水秋景的獨特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