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二十四日聞鶯 / 作者:張耒 |
桃蹊李徑有埃塵,寂寂青陰蔽四鄰。
落月半窗幽夢斷,隔窗芳樹語鶯新。
忽忘身是三年客,便覺樓瞻二室云。
佳境故人如一夢,懶將白發望余春。
|
|
三月二十四日聞鶯解釋: 《三月二十四日聞鶯》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月二十四日聽到鶯,桃樹和李樹的小徑上有塵埃飛揚,寂靜的綠蔭掩蓋了四周。月亮半掛在窗前,幽夢驟然破碎,透過窗戶傳來芳樹和鳥兒的新聲。突然忘記自己是一個客人已經三年,才發覺樓臺和云彩。美景和故友都如同一場夢境,我懶得去期待春天的到來,因為我的頭發已經變白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三月二十四日清晨聽到鶯鳥的歌聲時,內心所感受到的情緒和思考。詩人通過描寫桃樹和李樹小徑上的塵埃、青綠的綠蔭、半掛的月亮以及窗內的芳樹和鳥鳴,表達了他內心的感受和思緒。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作為一個客人在這里居住了三年,卻很少留意周圍的美景和親友,這種忽視帶給他深深的悔恨和憂愁。最后,他表示自己已經變老,不再期待春天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早晨景色,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描述桃蹊李徑上的埃塵、青綠的陰影、月亮和窗外的芳樹和鳥鳴,展現了一個寧靜、恬淡的春天景色。其中,忽然忘記自己的身份和對周圍環境的忽視,是詩人內心的自省和反思,表達了他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懊悔和對時光的感嘆。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對衰老的接受,不再期待春天的到來,象征著對逝去時光和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細膩入微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它通過春天的景色和個人的感受,引發讀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思考。整首詩以一種恬淡、略帶憂愁的情緒,讓人感受到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所帶來的無奈和悲傷,同時也喚起人們珍惜當下、把握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