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夜 / 作者:張耒 |
更漏孤城迥,簾帷靜夜長。
天高風送雁,月冷樹浮霜。
晚菊差池綠,高桐次第黃。
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
|
|
山夜解釋: 《山夜》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更漏孤城迥,簾帷靜夜長。
天高風送雁,月冷樹浮霜。
晚菊差池綠,高桐次第黃。
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的山野景色,表達了詩人在異鄉思念故鄉的情感。詩中通過描寫更漏聲清脆、孤城獨立、簾帷靜謐,展現了夜晚的寂靜和孤寂感。天高風送雁,月寒樹上浮霜,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凸顯了寒冷的夜晚氛圍。晚上,菊花仍然嫩綠,而高大的桐樹則逐漸變黃。這種景象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第四句表達了詩人在清晨醒來時,忽然產生了身處南國的夢境,感覺自己并不在家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夜的景色和抒發思鄉之情,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遙遠的感嘆。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寂靜而凄涼的夜晚。更漏的聲音、孤城的獨立、簾帷的靜謐,以及天高的風、寒冷的月亮和浮霜的樹木,都營造了一種幽寂的氛圍。這些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相呼應。
詩中的晚菊和高桐也象征著季節的變遷,揭示了光陰的流逝。晚菊的綠色與高桐的黃色形成了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時間已經過去,自己在異鄉的日子也不再久遠。最后一句“曉來南國夢,不覺寄他鄉”,更加強調了詩人在清晨醒來時,突然陷入了南國的夢境,感覺自己并不在家鄉,這進一步加深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山夜》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示了宋代詩人張耒的才華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使讀者感受到了夜晚山野的寂靜和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