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慈氏院 / 作者:張耒 |
樓上鳴鐘報五更,朦朧深殿佛燈明。
更無幽夢隨寒枕,聽徹風松到曉聲。
|
|
宿慈氏院解釋: 《宿慈氏院》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樓上鳴鐘報五更,
朦朧深殿佛燈明。
更無幽夢隨寒枕,
聽徹風松到曉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慈氏院過夜的情景。詩中描述了黎明前的安靜時刻,寺廟里的鐘聲和佛燈的光亮。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安靜地度過了夜晚,沒有被幽夢所困擾,而是聆聽著風聲和松韻,直到黎明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祥和的場景。作者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將讀者帶入到一個靜謐的寺廟中。鳴鐘報五更,是告訴人們已經進入了黎明前的時刻,同時也為詩中的環境增添了一種肅穆的氛圍。朦朧深殿中佛燈的明亮,是對寺廟內的虔誠和信仰的象征,也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層神圣的光輝。
詩中的"幽夢"一詞,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夜晚的夢境中的幽緒,而在這樣寧靜的環境中,作者沒有被幽夢所擾,表達了他的心境寧靜和無憂無慮。而"寒枕"則顯示了作者的清冷寡欲,沒有被物質欲望所困擾。
最后兩句"聽徹風松到曉聲"則描繪了作者在這寧靜的時刻聽到的風聲和松樹的韻律,暗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與之相融的心境。整首詩給人一種寧靜、祥和、清新的感受,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沉靜而安詳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