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泗州戒壇院 / 作者:張耒 |
樓上鳴鐘門夜扃,風檐送雨入疏欞。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經守暗燈。
千里塵埃長旅泊,五年憂患困侵凌。
誰知避世天然子,一見禪翁便服膺。
|
|
宿泗州戒壇院解釋: 《宿泗州戒壇院》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樓上鳴鐘門夜扃,
風檐送雨入疏欞。
老僧坐睡依深壁,
童子持經守暗燈。
千里塵埃長旅泊,
五年憂患困侵凌。
誰知避世天然子,
一見禪翁便服膺。
譯文:
夜晚,樓上的鐘聲響起,門閉得嚴嚴實實,
風從檐下送來雨水,滴入稀疏的窗欞。
老僧依偎在深墻邊入睡,
小童手持經文,守護著昏暗的燈火。
千里之外的塵埃,長途旅行的疲憊駐足,
五年來的憂患困擾著我。
誰能知道我是一個天生的隱士,
一見到這位禪宗長老,我就心悅誠服。
詩意:
這首詩以宿泗州戒壇院為背景,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禪宗修行和隱居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戒壇院被描繪得寂靜幽深,鐘聲、風雨、老僧和童子等元素都營造出一種寧靜虔誠的氛圍。詩人通過描述自己長途旅行的辛苦和憂患,以及對禪宗長老的景仰和服膺之情,表達了他對禪修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認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禪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對世俗紛擾的回避。通過對戒壇院夜晚景象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的禪修場所。鐘聲的鳴響、風雨的聲音以及老僧和童子的形象都強調了寂靜和虔誠的氛圍。詩人通過對塵埃長途和憂患困擾的描寫,突出了禪修者對內心寧靜和超脫的追求。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禪宗長老的景仰和服膺之情,展現了他對禪修生活的向往和對禪宗教義的認同。
整首詩以簡約的筆法表達了禪宗修行者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脫的精神境界,同時展現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以及隱居者與禪宗長老之間的對比,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理想境界,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禪宗思想的推崇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