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望夜示童子 / 作者:張耒 |
呼童致明燭,展我窗前書。
顧謂爾童子,此豈不足歟。
得意自忘偽,觀一知其余。
爾觀千萬燈,豈與一燭殊。
爾豈不欲醉,舉杯傾我壺。
爾豈不欲飽,構火烹我魚。
人生貪外物,要以樂甚軀。
吾求安不足,安用勞馳驅。
|
|
正月望夜示童子解釋: 《正月望夜示童子》是宋代張耒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呼童致明燭,展我窗前書。
呼喚童子,點亮明亮的蠟燭,展開我窗前的書卷。
顧謂爾童子,此豈不足歟。
轉身對這位童子說,這難道不夠好嗎?
得意自忘偽,觀一知其余。
欣喜之中忘卻了虛偽,觀察一樣事物就能知道其他的事物。
爾觀千萬燈,豈與一燭殊。
你看著成千上萬的燈火,豈能與單一的蠟燭相比?
爾豈不欲醉,舉杯傾我壺。
你難道不想陶醉其中,舉起酒杯倒?jié)M我的酒壺。
爾豈不欲飽,構火烹我魚。
你難道不想吃飽,生火烹煮我的魚。
人生貪外物,要以樂甚軀。
人生中貪戀著外在的物質,應該以內心的快樂為重。
吾求安不足,安用勞馳驅。
我追求安逸卻不夠滿足,為了追求安逸而忙碌奔忙。
這首詩詞以夜晚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對世俗欲望的思考和反思。詩中通過對比明亮的燈火和單一的蠟燭,表達了追求豐富多彩生活的愿望。作者認為人生應該以內心的滿足和快樂為目標,而不是沉迷于物質的追求。最后兩句詩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安逸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追求安逸,卻又因此勞累奔波。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對人性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