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伏日五更小涼 / 作者:張耒 |
幽人短夢不終宵,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雞一唱,露華秋色滿芭蕉。
|
|
末伏日五更小涼解釋: 《末伏日五更小涼》是宋代張耒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人短夢不終宵,
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雞一唱,
露華秋色滿芭蕉。
詩意:
這位幽居的人在短暫的夢中度過了整個夜晚,夢境未曾終結。當他踏出家門,眺望著滿天星河時,天空已經泛起淡淡的光明。月亮已經西斜,只剩下一絲殘缺,低垂在房檐之下,而早起的雞鳴聲也隨之響起。秋天的露珠鑲嵌在滿枝的芭蕉葉上,展現出一派秋色之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朦朧的早晨景象,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表達了一種寧靜、清幽的意境。詩人以“幽人”來形容自己,表明他居住在幽靜的地方,遠離塵囂。詩詞開篇以“幽人短夢不終宵”為引子,展現了詩人在夜晚短暫的夢境中度過整個夜晚的感受,使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短暫。接著,詩人走出家門,迎接著五更初露的黎明,眺望星河,表現出對自然景色的贊嘆和對宇宙的思考。然后描寫了月亮的景象,用“缺月低檐雞一唱”這一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月亮西斜的情景,也隱喻了時光的流轉。最后,通過描寫秋天的露珠滿布在芭蕉葉上,展示了秋色的美麗和豐收的季節。
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個寧靜幽雅的早晨景象,帶給讀者一種寧靜、舒適的感受。通過對時間、自然和季節的描繪,詩人鋪陳出一幅靜謐而美好的畫面,引發人們對自然、生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這首詩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感受和藝術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