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六日 / 作者:張耒 |
楊柳梢頭臘雪消,東風猶著晚寒驕。
新年花柳傳芳信,去臘星霜變斗杓。
來共春煙情冉冉,灑隨疏雨淚蕭蕭。
蛾眉一閉年華改,縱有遺魂可得招。
|
|
正月六日解釋: 《正月六日》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柳梢頭臘雪消,
東風猶著晚寒驕。
新年花柳傳芳信,
去臘星霜變斗杓。
來共春煙情冉冉,
灑隨疏雨淚蕭蕭。
蛾眉一閉年華改,
縱有遺魂可得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正月六日的景象,表達了對新年的喜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楊柳梢頭融化的臘雪、仍然留有寒意的東風,以及新年的花柳傳遞喜信等細膩的描寫,表現了春天即將來臨的跡象和新年的希望。然而,詩中也透露出歲月的變遷和時光的流失,作者提到蛾眉一閉,意味著年華已經改變,即使有遺魂也無法重新招回。
賞析:
這首詩以冬日轉春的景象為背景,通過細膩而貼切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新年到來的喜悅和對時光的感慨。首句以楊柳梢頭的臘雪消融為開頭,傳達出春天即將來臨的信息。第二句通過東風仍然帶有寒意的描寫,強調了早春的氣溫雖然有所回升,但仍然帶有冷意。接著,詩人提到新年的花柳傳遞喜信,給人以希望和喜悅的感覺。然而,詩的后半部分開始轉折,以去臘星霜變斗杓的形象暗示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來年與春天的到來,以及作者灑下的淚水,表達出對時光流逝的感傷和追憶過去的情感。最后兩句以蛾眉一閉的形象,象征著時光的改變和不可逆轉的流失,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無奈和無法挽回的遺憾。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新年到來的喜悅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轉不息、歲月匆匆的深切感受,喚起讀者對光陰易逝的思考和珍惜當下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