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日菊花爛開 / 作者:張耒 |
蕭條秋圃風飛葉,卻有黃花照眼明。
已過重陽慵采擷,自嫌亦作世人情。
|
|
九月十日菊花爛開解釋: 《九月十日菊花爛開》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十日,菊花盛開,
秋圃中凋零的葉子飛舞,
而黃色的菊花依然明亮。
雖然重陽節已過,我卻懶得采摘,
我自己也厭倦了這世間的情感。
詩意:
這首詩詞以九月十日為背景,描繪了秋天園中凋零的葉子在風中飛舞的景象,與此同時,明亮的黃色菊花仍然綻放。詩人表達了對重陽節的懶散態度,不愿去采摘菊花,也對世間的情感厭倦不已。
賞析:
1.淡化傳統節日:詩中提到了重陽節,但詩人卻沒有過多描繪傳統節日的喜慶氛圍,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菊花的凋零和自己對世俗情感的厭倦上,傳遞了一種獨立思考和超越傳統的意境。
2.秋天的凋零與菊花的爛開:詩中通過秋圃中凋零的葉子和明亮的黃色菊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秋天的凋零與菊花的爛開之間的沖突。這種景象也可視為詩人內心對生命短暫和時間流逝的思考。
3.對世俗情感的厭倦: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世間情感的厭倦,包括對傳統節日的懶散態度和對世俗情感的疲倦。這種情感可以看作是詩人對繁瑣人情世故的拒絕,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超脫。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秋天的景象和對世俗情感的反思,表達了詩人獨立思考、超越傳統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短暫和世俗紛擾的厭倦之情。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也為讀者呈現了秋天的凋零和菊花的爛開之美,引發人們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