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暑不出 / 作者:張耒 |
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
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
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
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
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
|
畏暑不出解釋: 《畏暑不出》是宋代張耒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
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
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
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
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炎熱夏天的厭倦和對清涼的向往,以及他對于寧靜修身的追求。作者通過對環境的描繪和自我反思,表達了對塵世煩擾的厭惡和對內心安寧的渴望。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赫赫三萬里,共煮一鼎湯”,赫赫三萬里形容的是酷熱的夏天,而“共煮一鼎湯”則暗示了眾人共同承受高溫的苦痛。接下來的兩句“蓬茅數椽屋,何處有清涼”,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涼之地的向往,卻發現周圍環境都是簡陋而沒有清涼可尋。
然后,詩人表達了一種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惟有攝心坐,憩此真道場”,他通過專注于內心的修養,找到了真正的道場,這里是一個可以休憩和平靜思考的地方。接下來的兩句“清虛無一物,焚灼不能傷”,表達了在這個清凈的心境中,一切塵世的煩惱都被燒盡,無法傷害到內心。
最后兩句“自我知此趣,兩腳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心追求的自我認知和堅持。他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寧靜與眾不同,不受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即使被人嘲笑,他也會堅守自己的信念,并笑看他人的狂妄。
整首詩詞通過對環境和內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炎熱夏天的厭倦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和堅守內心信念的勇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