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寺八首 / 作者:張耒 |
門外清泉浸稻畦,西南修竹作城埤。
山平林斷空明處,卻有遙山作翠眉。
|
|
寓寺八首解釋: 《寓寺八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外清泉浸稻畦,
西南修竹作城埤。
山平林斷空明處,
卻有遙山作翠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有寺廟的景象。門外的清泉浸潤著稻田,西南方修建了竹子圍成的水城。遠處的山巒平緩,林木斷續,空明的地方,有山峰遙遙相對,像翠綠的眉毛一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寺廟所在的自然景觀。通過描繪清泉浸潤稻田和竹子圍成的水城,張耒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寺廟的寧靜。山巒平緩,林木斷續,給人一種寬闊空曠的感覺,而遠處的山峰又給整幅畫面增添了一抹翠綠的色彩,給人以美好的遐想。
這首詩詞在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也透露出對寺廟的贊美和對寧靜、清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境清新,意境深遠,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的獨特感悟。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張耒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這幅山水畫卷中,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氛圍。
總之,這首《寓寺八首》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寺廟的寧靜,表達了對寧靜、清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