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寺八首 / 作者:張耒 |
道人鐘梵久寂寞,倦客弭車聊靜便。
我亦云山閑衲子,平生香火舊因緣。
|
|
寓寺八首解釋: 詩詞:《寓寺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道人鐘梵久寂寞,
倦客弭車聊靜便。
我亦云山閑衲子,
平生香火舊因緣。
中文譯文:
寺廟里的道士敲打著佛鐘已經很久了,寂寞無人相伴。
疲倦的旅客停下車輛,只為尋求片刻的寧靜。
我也是山中的修行者,安閑地穿著僧袍,
一生中的香火信仰是舊時的因緣。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身處寺廟的景象,他看到道士已經很久在敲打佛鐘,孤獨寂寞。一位疲倦的旅客停下車輛,尋求片刻的寧靜。作者自稱為山中的修行者,平時過著寧靜的生活,穿著僧袍。他提到自己一生信仰佛教,對香火有著深厚的情感,這種信仰與前世的因緣相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寺廟和其中的人物,表達了一種寧靜和超脫塵世的情感。道人敲打佛鐘的寂寞形象與倦客停車尋求寧靜的畫面形成對比,突出了修行者和旅人的不同生活狀態(tài)。作者自稱為山中的修行者,穿著僧袍,展示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最后,他提到自己對香火信仰的執(zhí)持,強調了他對佛教的信仰和修行的重要性,并將這種信仰歸因于前世的因緣。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虔誠的場景,展示了作者對修行和宗教的理解和追求。
這首詩通過對個體的描寫,反映了宋代社會中人們對宗教信仰和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呈現(xiàn)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讓人感受到寧靜與祥和。同時,通過對香火信仰的提及,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的敬仰和承襲。
總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寧靜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香火信仰和前世因緣的思考。它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一種超然物外、追求內心寧靜的精神境界,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審美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