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 作者:蘇軾 |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
|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解釋: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描繪了他在澄邁驛(位于海南島)的所見所感。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倦客愁聞歸路遙,
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
不覺青林沒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
青山一發是中原。
中文譯文:
疲倦的旅客憂心忡忡地聽到歸家的路途漫長,
明亮的眼睛俯瞰著飛閣和延綿的長橋。
貪心地凝望著白鷺橫臥在秋色的水灣上,
卻沒留意到青翠的林木已經被夜潮所吞沒。
余生渴望在海南村莊安享晚年,
天帝派遣巫山的神仙來招呼我的靈魂。
迢迢藍天低垂,鶻鳥不見蹤影,
青山一片展開,正是中原的風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澄邁驛的所見所感,表現出他對歸途的思念和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旅客疲倦和路途遙遠的愁苦之情,以及他俯視飛閣和長橋的景象,抒發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對家的思念。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蘇軾貪看白鷺橫臥在秋色浦灣的情景,然而他并未留意到青林已被晚潮所淹沒。這一描寫既表現了他對自然景觀的欣賞,也隱含了歲月易逝、時光流轉的意境。
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余生的向往,希望在海南村莊過上寧靜的晚年。他提到天帝派遣巫山的神仙來招他的靈魂,暗示了他對仙境般生活的向往和對超凡世俗的渴望。
最后兩句以杳杳天低、鶻鳥不見蹤影,青山一片展開的形象描繪了遙遠的天空和浩渺的山脈,表現了蘇軾內心追求自由、追尋理想的情感。同時,通過青山一片展開,他意味著中原的風貌,表達了對中原故土的懷念和對中原文化的向往。
整首詩抒發了蘇軾旅途中的孤寂和對歸途的思念,描繪了他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家鄉和中原文化的深深眷戀。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中透露出充滿哲理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倦客愁聞歸路遙,
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
不覺青林沒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
青山一發是中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作品,表達了他旅居澄邁驛時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詩的前兩句寫道,疲倦的旅客聽到返鄉的路途遙遠,他眼明心亮地俯視著高飛的閣樓和延綿的長橋。這里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了旅途中孤獨和思念家鄉的心情。
接著的兩句描述了蘇軾貪看白鷺橫臥在秋色的浦灣上,卻沒有留意到青林已經被夜潮所淹沒。這里展示了他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余生的愿望,他希望在海南村莊安享晚年。他說天帝派遣巫山的仙人來招呼他的靈魂,暗示了對超凡生活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最后兩句描述了遙遠的天空和廣闊的青山,將蘇軾的思緒引向中原。他說杳杳天低,鶻鳥不見蹤影,而青山展開的一片,正是中原的風貌。這里表達了他對中原故土的思念和對中原文化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情感,展示了蘇軾對歸途的思念、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以及對理想生活和故土的向往。同時,詩中透露出對人生意義和哲理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