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擬古九首 / 作者:蘇軾 |
客居遠林薄,依墻種楊柳。
歸期未可必,成陰定非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與友。
相逢話禪寂,落日共杯酒。
艱難本何求,緩急肯相負。
故人在萬里,不復為薄厚。
米盡鬻衣裳,時勞問無有。
|
|
和陶擬古九首解釋: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詩意表達了在遠離故鄉的客居生活中,面對艱難和孤獨,蘇軾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共飲,以及對人情世故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客居遠林薄,依墻種楊柳。
歸期未可必,成陰定非久。
邑中有佳士,忠信可與友。
相逢話禪寂,落日共杯酒。
艱難本何求,緩急肯相負。
故人在萬里,不復為薄厚。
米盡鬻衣裳,時勞問無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客居他鄉的景況。他在遠離家鄉的林中,種植著楊柳,這是一種寓意春天和生機的植物,同時也象征著他對故鄉的思念。然而,他對于回家的時間沒有把握,不知道何時能夠歸去,暫時的寄居勢必不會太久。
詩中提到了那里有一些優秀的人,他們忠誠可靠,可以作為朋友相交。蘇軾和這些志同道合的人相遇時,會一起談論禪宗的寂靜,共同品味著落日時分的美景,共飲杯中之酒。這種相聚和交流給予了蘇軾一些安慰和慰藉。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蘇軾對于生活中的艱難和困擾的思考。他認為人生的艱難并非來自外部,而是源自內心的追求。他在這種壓力下,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愿意與他人共同分擔困境。
最后兩句詩中,蘇軾提到了他的故人在萬里之外,但他們之間的情感仍然深厚,沒有因為距離而變得淡薄。蘇軾表示,就算米飯吃盡了,他也愿意賣掉自己的衣裳,以求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然而,他發現時常勞累卻得不到任何回報。
整首詩通過描繪蘇軾在客居他鄉的生活中的心境,表達了他對于友情、生活艱難和故鄉思念的感慨。詩中的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摯,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
|